笔趣阁 - 网游小说 - 司空在线阅读 - 第66章 万家灯火

第66章 万家灯火

    司空从桑家出来,一时间心里倒是犯了难。

    如果小厮交代出来的魏婆子不是虚构的人物,他是不是可以怀疑一下,其实早在事发之前,就已有人盯上了桑家呢?

    或许是仇人,或许单纯只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。

    相较于桑掌柜的精明,桑家的内宅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,尤其两位郎君还并不和睦。

    这一点,不用司空提醒,桑掌柜自己也会慢慢反应过来的,他会动用桑家的力量,对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做一个筛查。

    只是这样一来,要查的面积又被迫扩大到了整个西京城的造纸行业。

    司空带着人从青石巷的南街出来,直接上了安顺大街。

    冬季日短,申时刚过,天色已经呈现出了灰蒙蒙的暮色,街道上却依然车水马龙,热闹非常。一些商铺早早就在门外挂起了风灯,灯光昏黄,与食肆里飘出的食物香气、茶水铺里飘出的袅袅水汽组合在一起,晕染出了西京城里最有烟火气的一副画面。

    司空有些遗憾自己不擅丹青,要不然他提笔画一幅《万家灯火图》,说不定也能流传下去,成为后代的史学家研究北宋民生的重要史料。

    司空在外面跑了一天,,这会儿被街边食肆里的热气一熏,顿时饥肠辘辘起来。

    但虞国公府对他们的照料向来周到,到这个时间,热水热饭食都已经备下了。司空不由感叹,搬进凤随家里,生活上真是减轻了好大的负担。

    至少不用自己修补鸡窝了。

    司空被这温暖的烟火气迷住了,他放空了脑袋,什么都不想,难得悠闲地走走停停,遇见合眼缘的铺子,他还要进去逛一圈。把跟随他出门的侍卫们都搞得摸不着头脑。

    西京城的面积据说要比原来的东京大了三分之一。

    主干道朱雀大街,一头是南城门启德门,另一头就是皇城外城的承运门,再往里就是皇城的内城门泰安门。

    除了朱雀大街,另有四条宽阔的大街,分别是城东的安平街、安顺街,和城西的昌平街、昌宁街。

    若说有什么区别,就是城东贵人多,街道房舍也更加气派一些。街道两侧的店铺也多走高档路线,装修摆设也更为考究。城西则以平民居多,商铺也多走中低档路线,没那么多的奢侈品商店,多以生活用品为主。

    哪怕是同样的东西,摆在城东的奢侈品店里,跟摆在城西的普通商铺里,价钱也会相差好几个档次。

    就拿桑家的纸画铺子来说,同样的三等纸,在昌平街上能卖到一刀三十个大钱,到了安顺街的铺子里,就能一翻身卖到半吊钱。一二等的香雪笺就更贵,且供不应求。

    司空打心眼里觉得这些四体不勤的读书人的银钱真的挺好挣。

    他们爱风雅,但凡纸画铺子里推出什么新品,只消起一个风花雪月的名字,再杜撰出某家娘子为夫君红袖添香,多番练习,终于制成了这隐含香气的花笺……等等的小故事,风流才子们就会一拥而上来追捧。

    司空在将城东城西的纸画铺子都粗粗溜达了一遍之后,觉得这西京城里再开进来几家做纸的商户,市场也足够消化。

    纸张是个好东西。朝廷里各个部门要用,各大书院也要用。读书人家要用,穷人家也要时不时的花上几个大钱来买几刀粗纸回去用。

    这个年头还没有成规模的大工厂,像桑家这样在城外开着几家作坊的,已经算是造纸行业里的老大哥了。但是只靠这样零零碎碎的几家作坊,显然是无法满足西京城所有的居民对于纸张的需求的。

    如今西京城里做纸张生意的大商户也不过四五家,能与桑家抗衡的,是安顺街的周记。据说周家的造纸作坊开在十里镇,具体怎么样,司空尚不知晓。

    此外,还有两家做纸画生意的,一家姓马,另一家姓王,听说规模都小了许多。

    司空溜达到了昌平街的时候,天色已经黑透了。

    街道两边的商铺家家都挂了风灯出来,灯光照着青石板的路面,反射出昏黄朦胧的柔光,在寒夜里显得暖意融融。

    虽然说司空住进凤随家里各种方便周到,但从他本性里来讲,他更喜欢城西这种接地气的繁华热闹。

    因此走在昌平大街上,马儿都走的比以往更悠闲一些。路过小厮招供的那家布庄,司空还进去问了问,看看有没有人记得一个姓魏的婆子。

    不过布庄的伙计都说不记得了。布庄生意不算特别好,但一天也有百八十个客人上门。而且逛布店的,本来也以女客居多。稍微有点儿家底的,谁身边不带着个丫鬟婆子呢。

    何况还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了。

    这样的结果在司空的预料之内,倒也没什么失望的。

    一辆青布油篷马车从他们身旁经过,停在了不远处的酒楼门外。赶车的伙计跳下车,十分利落地挑起了车帘,“郎君慢走。”

    司空刚好走到近处,就听马车里一个青年的声音笑呵呵的说:“拿着,赏你的。”

    随后就传来了赶车的伙计又惊又喜的声音,“多谢郎君!多谢郎君!”

    司空好奇,不知道车里的小郎君到底赏了什么值钱东西,惹得这伙计这般感激涕零。司空忍不住朝着马车的方向瞟了两眼,就见赶车的伙计正拿着一块银子往袖袋里装。司空离得近,角度又刁钻,就觉得那块银子少说也有二两。

    这可真是大手笔了。

    司空下意识的又去打量那财大气粗的青年,就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小郎君,身边带着一个小厮正朝着酒楼里走去。

    小郎君相貌平平,身上穿的袍子衣料却十分讲究,尤其酒楼里灯光一晃,绸缎上映出水波一般精细的纹路,雅致又贵气。

    司空觉得,只看这件袍子,这位小郎君的身家至少也与凤随相仿了。

    他抬头看看酒楼门前的招牌:淮水楼。

    好像也不是很出名。

    昌平街上比较有名的馆子就是醉仙楼,除此之外还有老白羊rou馆和春江楼。淮水楼,看店门外的装修也只是个中等的模样,不显山不露水的,也没传出老白羊rou馆那样显赫的名声,司空还是第一次注意到街上还有这么一家小酒楼。

    司空一直以为有钱人轻易不会跑到城西来消费呢,这位小郎君倒是让他有些意外。

    有钱人的心思,搞不懂啊搞不懂。

    司空回到虞国公府的外院时,凤随已经让人留了话,让他吃完晚饭来内书房见他。

    司空匆匆忙忙填饱肚子,赶到内书房一看,除了凤随,陈原礼、徐严、罗松也都在,正凑在一起讨论桂花胡同的案子。

    司空先把自己在桑家问询的结果说了一遍,包括莹娘子的种种诡秘之处,以及他请桑家的小厮去昌平街上闲逛,看看能不能找到魏婆子的行踪一事。

    “我并未见过魏婆子,问的又含糊,布店的伙计不知道也正常。”司空说:“但桑家小厮过去,日期、魏婆子的穿衣打扮都讲出来,布店的伙计说不定就能想起了。”

    这种线索能不能摸到瓜,多少有点儿要碰运气的性质,大家心里也都有数。

    “静心庵,司空和陈原礼过去看一看。”凤随望着司空,目光温润,暗含期许,“你细致一些,到了那里,留神青水庵有没有什么动静。”

    司陈二人连忙答应了。

    凤随又从一旁的抽屉里取出了一个小物件放在桌上,“你们下午的时候都不在,倒是错过了一场好戏。”

    司空见桌面上一方青布手帕,上面放着一块玉扣,龙眼大小,玉质晶莹,雕成了一朵梅花的形状。玉扣上下系着青绿色的络子,结着一个同心结。

    “这是同心结……信物吗?”司空家里有顾婆子那样会做针线的女房东,针线上的事情,多少也有一些了解。

    凤随就觉得司空果然是个细致的人。别说陈原礼这些下属了,就是他,平时穿戴什么,也没有细致到关注一个绳结的程度。当然了,他们身边都没有女眷,虞国公府的规矩又森严,普通的丫鬟也不敢拿着同心结到凤随面前来碰运气。

    司空看见这东西,就想起了桑家丫鬟阿燕的话,她说莹娘子手里曾经就出现过一个梅花形的玉扣,也是青绿色的络子,也不知是不是同一个?

    “下午的时候,顾娘子差人给我送信,带着一个婆子到衙门来见我。”凤随说:“就是春娘子出事那天,在院子里服侍的李婆子。”

    司空记得她,就是她说的半夜好像听见有人唱戏。

    “李婆子到我面前就一个劲儿的磕头,说自己鬼迷了心窍。”凤随指了指桌面上的玉扣,“这件东西,是出事那天早上,她去服侍春娘子起床的时候,在一进门的地上看到的。”

    几个人交换了一下视线,都明白这婆子是看着玉扣值几个钱,悄悄的留下了。

    “顾娘子说,李婆子一开始只是贪财,没想到后来发现春娘子出事,直接吓得半死,再后来又有官差上门,她就什么都不敢说了。官差走后她心神不定的样子引起了顾娘子的怀疑,逼问之下才问出了这么一件事。”